2016年法学专业就业质量报告
一、毕业生的规模
法学系2016届毕业生人数为68人。
二、毕业生结构
(一)毕业生的基本情况
法学系2015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如下表。毕业生共68人,分布如下:
表2.1法学系2016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分布
毕业生结构
| 分类
| 人数(人)
| 所占百分比
|
性别
| 男
| 35
| 51.47%
|
女
| 33
| 48.53%
|
三、毕业生的就业率构成
人文学院2016届毕业人数为67人,截止11月29日,其中实现就业53人,就业率为79.10%。,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与数据参见下图。
图3-1毕业就业率

四、毕业生的就业流向
(一)毕业生行业分布
法学行业分布情况见下表。
表4-1法学毕业生行业分布表
单位行业
| 人数
| 占比
|
合计
| 68
|
|
升学与未就业
| 20
| 29.41%
|
农、林、牧、渔业
| 1
| 1.47%
|
制造业
| 4
| 5.88%
|
建筑业
| 3
| 4.41%
|
批发和零售业
| 2
| 2.94%
|
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
| 5
| 7.35%
|
金融业
| 2
| 2.94%
|
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
| 14
| 20.59%
|
教育
| 3
| 4.41%
|
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
| 14
| 20.59%
|
合计
| 68
| 100%
|
根据数据统计,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从图中可以看出,从事人数最多的职业大类为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两大类,共占比41.18%;其次是信息产业,占7.35%;制造业,占5.88%;其他行业均不足5% 。
(二)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布
表4-2法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表
单位性质
| 人数
| 比例
|
合计
| 68
| 100.00%
|
机关
| 12
| 17.65%
|
中初教育单位
| 1
| 1.47%
|
其他事业单位
| 2
| 2.94%
|
国有企业
| 2
| 2.94%
|
三资企业
| 2
| 2.94%
|
其他企业
| 24
| 35.29%
|
国家基层项目
| 1
| 1.47%
|
地方基层项目
| 3
| 4.41%
|
待就业
| 13
| 19.12%
|
不就业拟升学
| 1
| 1.47%
|
其他暂不就业
| 1
| 1.47%
|
自主创业
| 1
| 1.47%
|
升学
| 5
| 7.35%
|
根据毕业生数据统计,分析了解就业单位的情况。从表中可以看出,吸纳了最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是私有企业,占比35.29%;机关单位占比为17.65%;升学占比7.35%,其他性质单位均较低 。
(三)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
表4-3法学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表
就业地域
| 人数
| 占比
|
合计
| 68
| 100.00%
|
| 1
| 1.47%
|
河北省
| 1
| 1.47%
|
上海市
| 1
| 1.47%
|
安徽省
| 2
| 2.94%
|
福建省
| 1
| 1.47%
|
河南省
| 1
| 1.47%
|
湖北省
| 56
| 82.35%
|
湖南省
| 1
| 1.47%
|
云南省
| 1
| 1.47%
|
甘肃省
| 2
| 2.94%
|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| 1
| 1.47%
|
根据数据统计,大部分毕业生在湖北省就业,占比率达82.35%;其他省市分布较少。
五、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
本次回收调查问卷共23分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1%
1.毕业生薪资水平
图5-1毕业生薪资水平柱状图

由上图可以看到大部分毕业生薪资水平在3000至4000元之间。
2.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
图5-2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饼状图

由上图可以看到一部分的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性强,大部分是一般相关,少数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不相关。
3.毕业生职业期望吻合度
图5-3毕业生至今换过工作单位次数

由上图可以看到大部分毕业生至今都没有换过工作。
4.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
图5-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饼状图
由上图可以看到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持满意态度。
2016届就业特点及原因分析
从数据中反映出,法学专业就业率仍保持稳定,在80%左右,下降较多,考研录取比例只有7.64%,进入机关和基层人数还是占有较大比例,进入企业工作的人数有所增加。
分析: 1、我院考研自2011年取得较好成绩以来,考研人数逐年增加,但因备考全国司法考试与考研准备时间有冲突,多数同学只能选其一,很多同学在备考中摇摆不定,对考研结果有一定影响。大多数同学选择参加司法考试而放弃考研。2、报考公务员、选调生的同学每年都很多,同学们不停参加各类考试,积累经验,但缺乏指导和培训,录取比例一直不是很高。3、就业率逐渐下降,经过调查了解,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,家长支持和鼓励同学们继续考研,考公务员,“慢就业”情况越来越多,导致当年就业率上不去。
六、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
1、在理工为主的院校,针对文科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足。在就业、考研等毕业去向选择上,盲从的现象比较普遍,为考研而考研,为就业而就业。这种情形已不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能解决的问题,只有从大一开始,加强教育,加强引导,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。
2、我院学生司考通过率一直很高,通过司考的同学都想从事本专业工作,都想进公、检、法系统,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随着新形势有明显的改变。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的就业观念还没有牢固树立,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对学生就业选择影响较大,导致同学们都拼命考研、考公务员等,一年考不上再来一年。
3.因我校是工科类学校,用人单位进校招我系毕业生的较少,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基本上解决不了就业问题,越是招聘会对法学专业需求量少,同学们越是对招聘会都不“感冒”,形成恶性循环,即使来了好单位,有好机会也被大家错失了,这样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。
4、就业工作中我们发现门槛越低的岗位同学们反而没有兴趣,特别是村官、参军等相关政策的宣传,同学们都不是很感兴趣,报名不积极,死等公务员等相关考试结果,从而错过最后的机会。
针对以上存在问题,我院专门召开多次就业工作专题会,将论文指导与就业指导结合,点对点给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,做好同学们思想工作,转变就业观念,调整思路,特别是鼓励大家服务基层、服务农村等就业机会一定不能放弃,利用专业老师,班干部、院领导实行责任制,齐抓共管,群策群力,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。
人文学院
2016.12